江湾2天:关于防疫志愿者的10组数字

143

2022年03月08日

江湾2天:关于防疫志愿者的10组数字


20211125日,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机制启动,展开人员与环境筛查。下午1点多,校团委青志部建立志愿者微信群,不到二十分钟,200多人入群。随后一天多的时间里,每一个志愿者岗位都被“一抢而空”。“我觉得我当志愿者不能说是帮助别人吧,更准确的应该是我们在这场疫情下互相帮助。”志愿者还擎宇说。


像还擎宇一样从白天忙到黑夜的人有很多,有人第一时间建立物资求助的共享文档,有人在凌晨悄悄为老师盖上被子……复旦青年采访了身处江湾的10个人,他们分享了在江湾这2天里的故事。



复旦青年记者陈诗雨 陈芷沁 冯珂 卢洁 刘睿敏 严姝雯张研吟 赵芸巧 整理

复旦青年记者张淑凡 编辑


200张床,4000罐加多宝,从白天到夜晚


还擎宇,复旦大学化学系2020级硕士生,杨浦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


作为校团委的学生骨干,我可能比其他同学更快知道招募江湾疫情志愿者的消息。2513:44,团委工作群里发了青志部江湾疫情志愿者的群二维码,我第一时间就进群了,当时群里只有19个人,但是人数涨得非常快,二十分钟不到,就有了200多个人。


当天下午2点多,老师在群里发了消息,需要10人左右搬运物资。群里报名的人很多,也很迅速,我动作比较快,当时一下子就抢到了(笑),成为第一批搬运物资的同学。


因为我对江湾比较熟,后来就带了6个同学到核酸检测点帮忙,引导、疏散人流,传递物资。

因为亮度过高无法扫码的点位用箱子做了一个简易遮光盒/图源:还擎宇


傍晚5点多,天快黑了,在台灯送来之前,很多同学打开了手电筒给医护人员照明,看到这些亮光,我觉得很暖心。医护人员来帮助我们,我们肯定要全力地配合他们。


晚上7点多,我回到体育馆,当时一共要搬200张床和300张被子。床是木头做的,其实挺重的。我们十几个同学,一直忙到了晚上10点多。那时,我们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夜间的志愿者也安排好了。就在我准备离开的时候,又送来了一批物资:水、方便面等等,我就留了下来,又搬了一轮,一直到晚上12点多。


26号早上8点,我接到了送物资的电话,有4000罐加多宝要送到核酸检测点给医护人员,现在一直在搬。今天的工作主要就是接运物资和在核酸检测点位引导帮助。

志愿者搬运物资/图源:还擎宇


20人的活,报名了三四十个人


孙心怡,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


25号下午4点多,我做了核酸检测之后,有同学给我发了校团委青志部的志愿者微信群截图,看到后我就说要进这个群。


下午5点多到晚上89点,我都在帮忙配送晚餐。我们从食堂运到地下通道(连接宿舍园区与教学区),宿舍园区那头有志愿者接应,然后再送到各个宿舍楼。


一开始特别缺人,尤其是推车很少,两个同学一起扛一个箱子,有推车的话可以一趟推两箱。刚开始有点混乱,我们志愿者可能也没配送到位。78点的时候,我们这边攒了很多的推车和人力等着,饭来得及送了,但食堂那边出菜不够快了。后来食堂又加了一个窗口,我们有志愿者过去帮忙分装饭菜。


还有志愿者问能不能帮忙炒菜,不过被拒绝了。


志愿者坐在地上吃饭/图源:孙心怡


26号早上6点半,我来值早班,帮忙发放早饭和洗漱用品。因为昨晚床不够,不少人睡躺椅。今早来了一批新的床,中午统一登记换床。下午的工作已经有很多志愿者报名了,我先休息一下,晚上再来帮忙。


这两天做志愿者,有那种“一呼百应”的感觉。每次老师在群里发布一个任务,大家都特别积极。20人的活,一下子报名了340个人。我本来觉得到了研究生阶段,大家的社交圈子都比较小,局限于自己课题组或同班同学,但这两天我感受到大家都很想为其他人做一些事情。大家一起扛物资的时候,情绪都很高涨。


共享文档的200多条留言


李若涵,复旦大学2019级法学院本科生


昨天其实比较巧,看到通知的时候我们班正在上一节法学的专业必修课,大家上着上着课突然发现自己出不去了,整体还是挺淡定的,也没有恐慌和害怕。

 

25号我的工作整体上分成了两块。一块是班委的工作,比如统计人员情况、核酸检测的情况,还有调度晚餐等等;第二是团委青志部的志愿工作,下午45点帮忙运输物资,6点负责搬饭,89点的时候搬运发放行军床、躺椅、被子之类的,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多。

李若涵(左)和同学一起搬运物资/图源:同行志愿者

 

我的志愿工作主要在体育馆这边,这里都是一些老师和学校工作人员。整体来说大家都很淡定,很多老师拿到椅子之后就坐下来看书或者备课。

 

江湾的“原住民”学生可能条件上会好一点,大家似乎也会自然而然承担更多的责任。比方说江湾互助群的群主就是我的舍友,我也有参与互助群创建。还有一个记录物资供需和问答情况的共享文档,那个文档就是我建的。我当时是想,如果把所有的需求全都交给志愿者和学校去解决,可能效率上会有一点问题。


共享文档分成这几个内容:你需要什么和需求的紧急程度、你能提供什么、你的位置和联系方式等等。我大概一个多小时没打开那个文档了,上一次看的时候已经两百多条了。


这两百多条留言的内容,比起“我需要什么”,更多的是“我能够给大家提供什么”。


4个互助群


戴桁宇,复旦大学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


25日下午13:28,我建立了第一个“江湾互助群”,同学们在群里交流物资需求和人员情况。这个群很快就满500人了,于是我们不断建新群,昨天下午一共建了4个互助群。


同时,我的室友和一个哲院的研究生学长建了一个名为《江湾物资需求及信息问答》的在线表格。表格里记载了江湾校区内各个地方的供需情况,所有人共同编辑,方便信息共享。


最开始我们就考虑到,其他校区的同学可能至少会在教学楼居留一天——因为要在半天内找到能容纳这么多人的宾馆,难度还是挺大。所以25号下午,我和法学院的同学们就初步罗列了在教学楼居住可能需要重点保障的物资清单。清单中包括了移动设备、防寒物资、日用品、女性生活用品、常用药品与慢性病药品、娱乐玩具、心理咨询等。

教学楼可能需要的重点保障物资清单/图源:戴桁宇


在和同学们后续的线上交流中,我们不断完善这份清单,把学生的需求和疑惑汇总起来,反馈给了校团委的老师。


面对突发状况,大家都很热心,没有手忙脚乱,而是有序地找到和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已经很好了。


晚上10点半到凌晨3


阿贝多,复旦大学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


25号上午11点多,我正在上课,突然接到了辅导员要求登记信息的微信消息,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我们陆续接到相关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比较惊讶,没想到这种事情会距离我们如此之近,我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隔离,然后就是手足无措,因为随后有各种要求,比如要待在哪里。


我是个比较闲不住的人,并不是出于那种特别崇高的情感。从25号晚上10点半到凌晨3点,我在体育馆负责登记老师的入住和发放物资,做一些协调工作。半夜有一部分人陆陆续续的过来,也会有一些突发情况,比如白天没来得及做核酸之类的,需要我们登记信息。


我还负责给新来的老师发放被子和床。一开始被子数量不够,之后被子到了,在一片漆黑的体育馆里,我们尽量在

惊扰到他们的情况下为老师们盖上新来的被子。守夜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一位老师,在体育馆走廊上安静的看着电脑做研究。


 ▲凌晨一点守夜记录/图源:夏妍


我们的工作岗位有六个人负责,由于情况紧急,我是直接去报名参加,没有上岗培训,会出现一些混乱的时候,比如责任不明的问题,以及信息误传,刚开始可能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做,今天其实已经好很多了,很多事情都上手了。


参与守夜的下一班人是从凌晨3点到早上6点的,我想他们应该比我们更辛苦,还有很多志愿者很早就来了,也比我走得晚,就一直在那里。


1包瓜子和1瓶可乐


戴天祺,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20级本科生


下午1:50,江湾自助群出现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我加了志愿者群,应该是第一批收到消息并投入工作的。在志愿者群里会发任务,老师会做些安排、大家自己主动应聘。


卡车源源不断地驶来,为了争取尽量多的物资,大家一直在搬东西。我帮着搬了被子和行军床,配送晚餐。可能到了晚上11点、12点,大家都还在搬物资。虽然都累得不行了,但是一来活,大家还是“积极得像没感觉一样”。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我们分了两个夜班,一个是上夜班,一个是下夜班。我值上夜班,到凌晨3点睡下。早上7点,体育馆灯光亮起,我负责把早饭、牛奶搬到分发点,然后在旁边帮着收捡纸箱子。


因为不能让校内人员和校外人员直接接触,所以东西都是由我们来传递。先做好消毒、戴好橡胶手套,拿到外卖以后和校内同学电话取得联系,然后同学再从我们手中把外卖接回去。


工作之余,志愿者们在一张长桌后休息,有被隔离的老师过来咨询问题,也有老师走过来放下1包瓜子或者1瓶可乐。


老师送给志愿者的可乐/图源:周璟希


600条群发消息,15分钟送达


汪伟,亮力图文打印店店长 


25号下午1点左右,按照往常每天100人左右的流量推算,此时店里应该人满为患,而这一天则有些冷清。我暂时忙完店里事务走出打印店,发现校门关上了,随后我看到了运送被子和餐食的货车出现在校门口。于是我就想能不能帮一下大家。


打印店用来联系同学们的微信号里有600多个联系人,最后我是一个个点出来给大家发消息的。下午2点左右,我给打印店微信号的所有联系人发送了消息,说我们有一个“急先锋送货模式”可以帮大家打印并派送文件。有打印需求的师生通过微信或者电话和我们在线上取得联系,即打即送,如果目的地在江湾校区,就不收取费用。我们的打印店在江湾校区5号门附近,但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派送范围就扩大到了每一个校门。我和其他3个店员一共完成了5单打印派送服务。


江湾同学与汪伟的聊天截屏/图源:江湾互助群1


有一个请我们帮忙打印国考准考证和承诺书的同学,在生活园区出不来,我们就把资料送到了6号门对面的生活园区门口;从他联系我们到把资料送到他手上大概花了15分钟。还有校外的同学请我们打印楣板,东西很大不方便骑车,我们是步行去送的,虽然比较远但是还是想为同学提供方便。


7个人,3把琴,和大巴上的医生,互相挥了挥手


闫馨衡,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2021级博士生


25号晚上7点,我和住在江湾生活园区的几位朋友都做完了核酸,吃好了饭,一时间没事可做。因为大家平时做科研都很忙,实验进度不一样,很难有机会凑齐吃饭或玩耍。现在正好有时间了,就约着一起到楼下来弹弹琴、聊聊天。


我们带了两把尤克里里,一个化学系的同学带了他的吉他,一共7个人,3把琴,去了西南1号门附近,我们唱周杰伦、ColdplayShawnMendes等等,大家都很开心。


江湾生活园区这边点外卖很方便,我们就又点了一些水果和零食,边唱歌边野餐。


西南1号门是江湾同学们常去拿外卖的地方,所以很多同学路过我们的时候都会停留一会儿,听我们弹琴唱歌。有一个校工大叔在我们旁边站了好久,我试图拉他过来一起玩,但他有点害羞就走了。


从晚上7点待到了8点半,直到外面冷了,我们才各自回寝。快离开的时候,正好遇到帮我们做核酸检测的医生坐大巴离开。隔着玻璃,我们互相挥了挥手。


30分钟,10首歌


杜文俊,复旦大学环境系2021级研究生


这件事情还真的是挺急的,我是校研究生会文体部的同学,25号下午5点半,部长给我发消息,让我通知复旦大学歌王旦生战江湾校区前5名赶往智华楼,给大家带来表演,一开始做这件事情我心里并没有底,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都在第一时间回复了我,表达了想要来的意愿。


整个筹备时间不过两小时,每个人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梁心怡同学当时正在上网课,她在上课的间隙来演唱,未同庆一开始自带了乐器,但由于收声设备限制,最后没用上他的吉他,他也没有任何怨言,所有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


晚上7点半,我是第一个,唱了两首歌,一首是《爱如潮水》,一首是《沧海一声笑》,这两首歌是被改成了RAP的版本,因为我希望能让大家活跃起来,不要沉浸在很悲伤的氛围当中。


因为有的同学需要学习,我们就没有唱太久,每个人唱两首歌。有很多同学听到觉得好听的地方的时候,就会积极的去鼓掌,去欢呼,去呐喊。


相比于在晚会或者比赛上唱歌,我觉得在昨天的演唱更加具有意义,我第一次感到我的歌声不止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而是能给大家带来温暖和爱。


20迈,600米,170箱物资


李浩哲,复旦大学信息学院2018级本科生


24号下午我来江湾游泳,25号中午12点左右接到辅导员通知,1点收好东西,骑上我的小电驴,从邯郸来到了江湾。


到江湾后我一直待在智华楼A教,报名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之后作为院系的联络人,在A教内帮忙安置信息学院留滞江湾的13位同学。25号也就是昨天,其他志愿者忙了一天,有的甚至通宵守夜,所以我想我今天应该可以去换班了。


26号早上8:30我到达体育馆,听从志愿队统一安排。


第一个任务是要把200箱左右加多宝从5号门运到体育馆。商家把加多宝送到校门口,但是校外人士不能进校,所以就需要我们二三十名志愿者运送。


最开始,我们使用小推车,每辆小推车一次最多运10箱。我还用上了自己骑来的小电驴,左边挂一包,右边挂一包。但这样一来一回,效率还是太低。我们就想:有没有会开车的同学能把商家的车直接开进来?


那是一辆手动挡、略大型的面包车。


我开车次数比较多,驾驶技术是过关的,但开手动挡车的经历并不多。不过在场的人中,除了我可能也没人会开了。我看大家都累了,而且我又是预备党员,于是就决定自己上。


李浩哲在运货的面包车上/图源:李浩哲


这是我第一次开这么大的车,但我看它毕竟还是C照(C照准驾车型为小型汽车、低速载货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三轮汽车),不是B照(B照准驾车型为中型客车、大型货车),放心了一些。我试了一下,起步、换挡、倒车、刹车,都很灵敏,从国权北路5号门到体育馆门口,学校里本来车就少,道路也畅通。我感觉应该都没问题了。


握方向盘,松离合,拨变速杆,我把车控制在二档。20迈,600米,开了四五分钟。


在体育馆门口停车后,我和同学一起卸货,清点后一共是170箱加多宝。卸完后我又把车开回校门,还给商家。


之后我会去做物资分配、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相关的工作,但我感觉比较少有志愿者能胜任“开手动挡大车”这份工作,所以如果这边还有需要,我肯定随叫随到。


(文中阿贝多为化名)


友情链接